抗癫痫药物--乙酰唑胺

秦兵
乙酰唑胺

乙酰唑胺是一种含杂环的氨苯磺胺类药物,碳酸酐酶抑制剂,主要用于青光眼的治疗。


一、适应证
UK-SmPC:强直一阵挛和局灶性发作治疗的二线药物。偶对非典型失神、失张力和强直发作有效。

FDA-PI:辅助治疗大脑中央叶癫痫(小发作,非局灶性发作)。


二、临床应用

乙酰唑胺有限地用于一些发作类型的辅助治疗,主要是失神发作。也可以控制肌阵挛发作、全面性强直一阵挛发作(GTCs)和局灶性发作。特殊情况下,周期性给药用来治疗月经期癫痫(月经开始之前5天开始服药,用至经血停止);不建议妊娠妇女使用。


三、用法用量
成人:初始剂量250mg/d,逐渐增加至500~750mg/d。
儿童:10~20mg/d。
给药次数:2~3次/日。
血药浓度监测(TDM):不需要。

血药浓度参考范围:10~14mg/L(400~700μmol/L)。


四、主要不良反应
常见的或重要的不良反应:面部潮红、嗜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感觉异常、多尿。

严重的不良反应:与磺胺类药物有关的特异质反应(皮疹、再生障碍性贫血、Stevens-Johnson综合征)、肾功能衰竭、长期用药产生肾结石与其他碳酸酐酶抑制剂合用产生代谢性酸中毒(参见托吡酯章节)。


五、主要作用机制
乙酰唑胺是碳酸酐酶抑制剂,可逆性催化CO。的水合作用和HC03的去水合作

用。同时,乙酰唑胺阻断脑部碳酸酐酶活性、提高细胞内C07含量、降低细胞内pH,从而降低神经元兴奋性。


六、药物代谢动力学
口服生物利用度:>90%。
蛋白结合率:90%~95%。
代谢:体内不被代谢。
清除途径:肾脏。

清除半衰期:12~14小时。


七、药物相互作用

无显著药物相互作用:减少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由于水杨酸与乙酰唑胺在肾小管竞争性分泌,它会提高乙酰唑胺的血药浓度。


八、主要缺点

对癫痫的治疗效果无法预测,容易出现耐药和可能致命的特异体质反应。


临床注意事项
●撤药有癫痫发作的风险。
●与卡马西平或者奥卡西平联合使用会增加低钠血症的风险。
●避免与其他碳酸酐酶抑制剂合用(例如舒噻美、托吡酯、唑尼沙胺)。
●开始生酮饮食前,需要停用该药。
●合用阿司匹林会导致血乙酰唑胺浓度升高,增加其毒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