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癫痫药物--非氨酯

秦兵
非氨酯
非氨酯,化学名称2-苯基-1,3-丙二醇二氨基甲酸酯,是1978年后,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新型AED。与二氨基甲酸甲酯类似物甲丙氨酯不同,在治疗剂量时,它的抗焦虑和镇静效应最低。


一、适应证

UK-SmPC:未被批准。
FDA-PI:成人部分性发作的单独或辅助治疗。儿童Lennox-Gastaut综合征部分性和全面性发作的辅助治疗。
警告:仅用于对其他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反应不好的患者,以及相对于获益来讲,癫痫严重到可以接受非氨酯潜在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或者肝损害风险的患者。


二、临床应用

由于非氨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较高,而且可能导致死亡,在FDA批准上市后仅1年,就被停止在临床使用。此外,由于非氨酯的治疗血药浓度范围窄,容易和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因此临床应用较困难。目前,非氨酯仅慎重应用于Lennox-Gastaut综合征严重病例的治疗,主要针对失张力发作和站立不能发作,并且,每2个月要复查一次转氨酶和血细胞计数。使用非氨酯治疗Lennox-Gastaut综合征可能弊大于利,即使有效也不会持续太久。
但是,2006年一份专家共识“尽管非氨酯不推荐作为一线AED,但是它可以用来治疗对其他AEDs无效的发作,有资料显示还有一定数量的患者在继续使用非氨酯治疗。每年大约有3200~4200患者开始应用非氨酯治疗,据估计,过去的10年,有大约35000名患者开始应用非氨酯治疗。”
笔者提示:上面引用的数据不能作为非氨酯有效性的证据,因为它们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非仅仅是有效性。


三、剂量与用法

成人(14岁及以上):初始剂量1200mg/d,日剂量分成3或者4次服用,为了控制联合应用的苯妥英钠、丙戊酸盐、苯巴比妥和卡马西平及其代谶物的血浆浓度,应减少目前服用的AEDs剂量的20%。
由于药物间相互作用,为减少药物副作用,必须进一步减少联合应用的AED。的剂量。每周增加1200mg,达到维持剂量3600mg/d。也会应用更高的剂量5000~6000mg/d。如果患者没有使用肝酶诱导类药物,建议更加缓慢的药物剂量调整。
Lennox-Gastaut综合征儿童(2~14岁):初始剂量15mg/(kg.d),日剂量分成3或者4次服用,为了控制联合应用的苯妥英钠、丙戊酸盐、苯巴比妥和卡马西平及其代谢物的血浆浓度,减少目前应用的AEDs剂量的20%。由于药物间相互作用,为减少药物副作用,必须进一步减少联合应用的AEDs的剂量。每周增加15mg/(kg.d),达到维持剂量45mg/(kg.d)。
给药次数:3~4次/日。
血药浓度监测:由于与其他的AEDs有许多相互作用,必须强制进行监测。
血药浓度参考范围:50~llOmg/L(300~750μmol/L)。


四、主要不良反应

由于其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非氨酯的适应证及临床应用在减少。
常见或重要的不良反应:失眠、食欲减退、恶心、头晕、头痛、呕吐、体重减轻、易怒、活动过度、行为障碍。
严重的不良反应:非氨酯治疗的最初6~12个月期间,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肝功能衰竭很常见。
再生障碍性贫血:非氨酯治疗的患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前体细胞大量衰竭,出现各类血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是未用非氨酯治疗的人群的100倍(例如每年每百万人中2~5个)。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死亡风险因其严重程度和病因不同而各不相同。所有病例的死亡率估计在20%~30%的范围,但是过去也有高达70%的死亡率报道。非氨酯相关的病例太少,了解的也太少,不能提供一个可靠的数据来评估综合征的发病率成者死亡率或者发现其危险因素,如有,可以用于预测谁处于高的或低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风险。大多数使用非氨酯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例发生在17岁以上的妇女,并且有对其他AEDs特异质反应的病史,或者在使用非氨酯前有血细胞减少、过敏反应和潜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史。13岁以下的儿童,未见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例报道。
在管理应用非氨酯的患者时,必须牢记在心,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可能要在用药5~30周后才能看见。可是,对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损伤可能发生在早期数周至数月间。现在还不明确应用非氨酯的患者发展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风险是否会随用药持续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即使服用非氨酯的患者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血液学的异常变化,也不能认为他不存在发展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风险。
现在还不明确,非氨酯的使用剂量或者联合应用其他AEDs和或其他药物是否会影响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率。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典型发展是没有先兆的实验室和临床体征,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感染,出血或者贫血的体征。因此,常规的血液学检测用来降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率是不可靠的。但是,它有助于在临床综合征出现之前发现血液学的变化。
肝功能衰竭
主要发生在幼小的儿童,在美国,有报道的每75 000名使用非氨酯的患者就有6名因肝衰竭死亡或者需要肝移植。由于报道不全,这个数据可能被低估了。在所有报道的病例中,大约65%的病例死亡或者肝脏移植,通常是在肝衰竭症状和体征出现的5周内。最早的严重肝功能不全后接着出现肝功能衰竭的病例是在使用非氨酯3周后出现。有一些报道描述了黑尿症和非特异性的前驱症状(如食欲缺乏、不适、胃肠道症状),但是在其他的一些报遒中,还不太明确黄疸开始前是否有前驱症状。现在还不太明确使用非氨酯的患者发展为肝衰竭的风险是否会随用药持续时间变化而变化。也不明确非氨酯的使用剂量或者联合应用其他AEDs和或其他药物是否会影响肝衰竭的发生率。还没有证明定期的转氨酶检测可以预防肝损伤,但是一般认为,早期检测到药物导致肝损伤,立即停掉可疑的药物,可以提高肝功能恢复的可能性。没有资料说明,患者从正常的肝功能进展到肝衰竭到底有多快,但是其他的已知肝毒性药物会快速导致肝衰竭(如2~4周内能从正常酶学发展到肝衰竭)。因此,推荐进行血转氨酶水平的监测。如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或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中任何一种大于正常上限的2倍或者临床症状或体征提示肝衰竭,非氨酯应该立即停药。
FDA警告:所有的在服用或开始服用非氨酯的患者,都应该检测其行为方面的特别变化,那是提示出现自杀念头或者行为或者抑郁恶化。


五、女性用药注意事项

妊娠危险分级:C级。
哺乳:不明确但会分泌进入母乳。
与激素类避孕药相互作用:显著降低激素类避孕药的效果。


六、主要作用机制

不明确,可能具有多种机制。最可能的机制是:①通过与GABA-A受体上的位点作用,发生潜在的GABA反应,这与苯二氮䓬类识别位点不同。②通过通道阻滞作用及还可能通过对通道的特殊效应抑制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
非氨酯对GABA受体和苯二氮䓬类受体抑制作用很弱,并且在NMDA受体离子载体复合物的MK-801受体结合位点缺乏活性。但是,非氨酯作为抑制剂可与NMDA受体离子载体复合物士的宁不敏感甘氨酸结合位点作用。


七、药物代谢动力学

口服生物利用度:90%。
蛋白结合率:22%~25%。
代谢:非氨酯通过肝脏CYP3A4系统代谢,旦它是一个肝酶抑制剂。口服给药,40%~50%以原形经尿代谢,另外40%是代谢产物及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大约15%以parahydroxyfelbamate, 2-hydroxyfelbamate,和felbamate monocarbamate形式出现,且不具有抗癫痫活性。
清除半衰期:20小时(没有肝酶诱导药物的情况)。


八、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有很多,非氨酯会提高苯妥英钠、丙戊酸盐、卡马西平环氧化物(但是减少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和苯巴比妥的血药浓度。相反地,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和苯巴比妥成倍地增加非氨酯清除速度,因此,他们联合使用以后会显著降低非氨酯的血药浓度水平。丙戊酸盐可能不影响非氨酯。非氨酯与新型AEDs的相互作用,还没有深入的研究,但是,与加巴喷丁一起应用,非氨酯的清除率显著减少。


九、主要缺点

缺点多于优点。